時間過得很快,現在都2023年了。依稀記得,在前幾年的時候,有很多國產汽車品牌由于技術匱乏,都會采用一些大的供應商生產的發動機。其中,三菱發動機絕對是市場中的香餑餑,印象中,有很多車企都在使用三菱發動機,像眾泰、東風、東南等等。而現在,隨著各大自主品牌的發展,很多都已經自己研制出來了發動機,所以三菱發動機使用的越來越少了。
三菱發動機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中國品牌技術孱弱的基礎上,簡單來說更像是蹺蹺板,中國品牌技術弱,三菱品牌才會被視為神話,反之亦然。而隨著中國產業的不斷崛起,三菱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大幅度下滑。東北建了兩家廠子,這兩年業績非常不好,東安三菱與沈陽三菱過去一年在市場中的銷量急速下滑,乘用車市場中裝備的企業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企業能夠完成發動機的自給自足,甚至能夠在發動機、變速箱板塊做的比東安更加優秀,比如說長城、奇瑞、長安、吉利等企業。傳統乘用車轉型已經進入到較快周期,電池、電機動力組合快速走向舞臺,毫不留情的將三菱拒之門外。
目前來說長城自主研發的1.5T無論在動力、油耗、排放、安靜程度上都要超越目前三菱在國內市場上投放的發動機。 長安的1.4T發動機、吉利的1.5T、上汽的1.5T,中國汽車產業進化到現在,我沒有聽過誰家的國產車因為發動機問題而趴窩在半路上。
比如說長城、長安、比亞迪、奇瑞、吉利,這些曾經用過三菱發動機的企業都已經擁有強勢的技術儲備,并且能夠生產出適配不同路線的小排量增壓發動機,在可靠、熱效率、匹配、成本等方面都要比三菱賣給國內企業的發動機更加出色。最為關鍵的是,成本更低。
對于中國產業來說,有發動機只是發展的第一步,在制造成本上繼續優化,在技術形態上繼續突破,才是真正站在頂點的關鍵因素,所以淘汰三菱發動機,只是我們走向世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