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齡長就懶得保養
很多車主剛買了車以后很注重保養,保養頻率很高。因為還在新鮮期嘛,等過了新鮮期之后,就對車輛保養越來越不重視。小編認為,汽車的保養頻率,應與車齡成正比。車子使用時間越長、里程數越大,保養應該越頻繁。比如新車每1萬公里保養一次,10年的老車,應該每1000公里就保養一次。
2、方向盤一把打到底
相信很多拿到駕照的車主都知道,在學車過程中,教練有時候會讓學員將方向盤打到底,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車走位更精確。所以學成以后,很多車主依然保留了這個習慣。其實,這個習慣很傷車,因為這樣做會使轉向系統的球頭、連桿磨損大大加劇。另外對有助力轉向的車而言,當方向盤打死后助力泵的輸出給轉向機的液流量最大,使助力系統內部油壓和油溫急劇升高,易引起助力系統損壞或泄漏。
3、剎車時一腳踩到底

4、路況差還猛加油門
有些車主在過減速帶、溝坎時也不減速。更有甚者,遇到坑洼路段,還加大油門提速。這些習慣,輕則容易影響車輪D位系統,導致車輛跑偏,或影響輪胎壽命,重則影響車輛懸掛,有時候溝坎還會刮蹭到車輛底盤,甚至殃及發動機。
5、馬路牙子隨意上
在中國,70%的輪胎損壞緣于汽車上下馬路牙子。特別是側著擠上馬路牙子,很容易導致輪胎破裂。另外,在單位、小區找不到車位的時候,不少車主會借用花壇、路沿,將車斜著停上一整天。這種停車方式,會使輪胎汽壓長時間不均衡,也很容易造成輪胎鼓包。
6、汽油報警繼續行駛
老車主都知道,油箱警示燈了憑借著余下的燃油,一般的車輛都還可以行駛幾十公里。如果汽油數量缺失過多,在行駛狀態下,汽油泵不能得到正確潤滑和降溫,很容易造成泵體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