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等高日常行駛里程的用戶群體會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和環保性。然而,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仍有一部分消費者并不會選擇新能源汽車,仍然堅持購買傳統燃油車。
盡管燃油車的增長空間受限,但新能源汽車仍然面臨一些挑戰。目前階段,雖然新能源汽車在續航能力、安全性等方面有所進步,但仍然存在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比如,續航里程從150公里逐步增加到目前的500公里以上,三電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等在鋰電池技術方面有了質的提升。然而,由于鋰離子電池材料和結構的局限性,新能源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穩定性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門檻限制了固態電池的發展,并且用戶對長續航能力的需求使車企被迫不斷增加電池容量,但高成本使得潛在的車主望而卻步。因此,車企的關注點已經轉向了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等領域。
在這些電池領域中,全固態電池逐漸成為各大車企爭奪的焦點,被視為純電動汽車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長的循環壽命和更好的環境穩定性,解決了目前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等存在的問題。
固態電池通過采用固態電解質,能夠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根據目前的數據,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普遍能達到400-500瓦時/千克,徹底打破了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受限局面。
此外,固態電池摒棄了液態電解質,采用無機物或有機高分子作為電池的電解質,使其在碰撞、擠壓、針刺、高溫等極端環境下不會出現電解液泄漏的風險,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
另外,固態電池能夠抑制鋰枝晶現象,極大地提升了循環充電性能和壽命。測試數據顯示,固態電池的循環充電次數可高達20000次,是鋰離子電池的10倍以上。
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中,全球車企和電池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尤其是日本多家車企致力于研究全固態電池。豐田公司已經宣布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望在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預計充電10分鐘后續航超過1200公里。
此外,寶馬、大眾和上汽通用等德國車企也計劃在2026年至2030年之間陸續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然而,盡管固態電池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其中,固態電解質的導電性較弱是一個重要問題,目前的技術水平仍然低于液態鋰電池,導致電池內阻較大,直接影響充放電性能。此外,固態電池的制造過程復雜,技術尚未成熟,造成了較高的成本,這也是暫時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的一個原因。因此,許多車企將目光轉向半固態電池,采取過渡方案,類似現在車企推動混合動力車的發展。
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生產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同時鋰電池問題仍然存在。即使油價進入了“10元時代”,仍有一些消費者會購買燃油車而非新能源車。
綜上所述,盡管固態電池存在一些挑戰和技術問題,但它作為純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隨著全球車企和電池制造商的研發努力,相信固態電池的技術和經濟性將逐漸得到改[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