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已經過去了8年,并且通過各種不同場景的使用,他們對新能源汽車的優劣勢有了清晰的認識。如今,許多車主已經買了第二輛車,并且對有多少車主會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感到好奇。
進入2020年,許多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已經超過了500公里。無論是外觀、內飾、空間、功能、智能化還是綠牌等各個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都遠遠勝過同級燃油車。因此,很多車主認為現在是購入新能源汽車的好時機。
通過各種場景的實踐,新能源汽車的優劣勢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它的優勢非常明顯,這早已多次提及過了。在這里,我想分享幾個只有購買了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真正能理解的問題。
開純電動汽車總是讓人感到“不安全”。其中一個問題是擔心續航里程和充電問題,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感受到。
盡管近年來許多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已經超過了500公里甚至800公里,而且從20%充電到80%可能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但實話實說,還是難以消除里程焦慮。
很多人沒有私人停車位,只能租用車位,而物業通常不允許安裝私人充電樁,只能去外部的公共充電樁充電。如果充電樁離家較遠,每次充電至少需要2個小時以上,而且電費比家庭充電樁高出一倍以上,確實既費時間又費心。
但是算一下賬,純電動汽車即使使用公共充電樁,每公里充電費用只需大約兩毛錢,相比燃油車來說,充電是能夠接受的。無法接受的是假日期間。
一些家庭只有一輛純電動車,遇到節假日時必然要回家或者偶爾自駕旅行。在高速公路上,進入服務區時經常看到許多車主排隊等待充電,而許多服務區的快速充電樁只有幾個,每位車主充電一個小時,等到輪到自己充電時,已經過去了兩三個小時。為了爭奪充電位置,甚至有些車主發生了爭執。
有時候不小心錯過了高速服務區,電量也不多,尤其是當電量低于20%時,你會感到緊張嗎?那一刻,還敢說沒有里程焦慮嗎?我曾經經歷過一次,在高速公路上時刻關注著里程顯示,擔心電量耗盡,隨時可能行駛不了。為了節約電量,即使是零下幾度的天氣,都不敢開空調、不敢加速,只能走慢車道。我經歷過一次后,再也不想開純電動車上高速了。
除了里程焦慮的問題外,純電動汽車普遍沒有備胎。這個原因或許有些牽強,為了節省空間和減輕重量,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安裝在底盤上,直接延伸到后備廂下方,沒有空間放備胎,就像燃油車那樣。
表面上看,少了一個備胎確實有一些好處,如果經常在城區行駛,是否有備胎并不重要。但是,如果離開城區,不小心車輪被刺破,并且超出了保險救援拖車的范圍,就只能自己付費叫拖車了。看到拖車費用后,你可能會非常心痛。
新能源汽車的隱藏式把手和無邊框車門充滿科技感,但也有一些缺點。在北方寒冷地區,經常有雨雪和冰霜。第二天早上準備開車時,會發現車門把手被凍住,無法彈出來。這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隱藏式把手看起來雖然科技感十足,但也存在問題。
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動力電池遭到嚴重擠壓并受損,輕則可能導致短路,嚴重的情況甚至引發火災。如果車內的人因為受傷無法自己打開車門,而外面的人因為隱藏式把手無法打開車門,這可能會延誤救援。至于無邊框車門,優點明顯,但缺點也很痛點,涉及到密封和隔音等方面有一定技術要求,制造成本高。[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