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難以置信,曾經在中國發動機行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巨頭,現如今卻黯然離場。一系列的日本汽車合資品牌正在相繼退出歷史舞臺,仿佛日系車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敗。然而,這一切的原因是日本車企犯下的三個重大錯誤,導致他們自食其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被譽為“發動機教父”的三菱汽車是如何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在一次董事會上,三菱汽車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退出中國的整車生產。隨后,官方發布公告,三菱將出售其持有的廣汽三菱股份,并解散合資公司。廣汽集團則宣布以低價收購三菱方面的股份,使廣汽三菱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同時,廣汽埃安接手了三菱的長沙造車工廠等核心資產,以擴大產能。這一系列的動作表明,三菱汽車徹底離開了中國車市。
三菱與中國的故事始于1973年,當時他們開始向中國出售中型卡車。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他們與中國企業合作生產商用車,并為許多中國車企提供發動機,成為國產車品牌的“救世主”。然而,從2018年的銷量高峰到2022年的大幅下滑,再到目前的慘淡表現和停產退市,三菱汽車在中國的全面失敗令人遺憾。
其次,三菱的離場只是日系車在中國全線潰敗的一個縮影。在全球更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正在經歷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型。然而,以燃油車為主的日本車企逐漸失去了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據統計,今年前八個月,馬自達、日產、本田等日系車在中國的銷量都大幅下滑,甚至豐田也結束了連續十多年的增長,開始下滑。
從市場份額來看,日系車在中國的情況也越來越糟。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日系車的市場份額相比兩年前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而德系車雖然也下滑了,但速度遠遠低于日系車。今年9月份,日系車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5.4%,在主流國別車系中表現更差。
那么,曾經風光無限的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全線敗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日本車企犯下的三個重大錯誤。首先,日本社會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錯誤,他們選擇投資氫能源,而全球主流則是電動汽車。盡管日本車企擁有大量氫能源汽車技術專利,但現實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推進電動汽車。其次,日本車企錯誤地判斷了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短短三年內,中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分別上升至25.2%和19.9%,而日本國內僅為2.2%。這使得日本車企未能及時察覺全球汽車市場的巨大變革。日本車企錯誤地以為別人會等待他們,認為依靠燃油車仍然可以保持優勢,并認為電動汽車時代可以復制燃油車的成功路徑。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得太慢太晚。
總之,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全線潰敗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日本車企在面對汽車行業轉型時犯下的三個重大錯誤所導致的結果。這不僅提醒企業需要對市場變化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也引發了我們對未來汽車發展趨勢的思考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