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神車”的品牌,諸如五菱和哈弗,因其獨特之處而備受喜愛。五菱因為是“創業者賺錢的好幫手”,深受人們喜愛,而哈弗則以其家用和商用雙重功能,極其實用而歡迎,一度被捧上神壇。然而,現在面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以及合資品牌和新興勢力不斷降價競爭的情況下,哈弗似乎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現在,哈弗面臨兩個選擇:保持現狀,雖然可以保證一定的銷量,但可能逐漸變得平庸,失去競爭力;或者積極跟隨時代潮流,進行積極的轉型,擁抱新能源,打破后燃油車時代的僵局。
哈弗已經將2023年確定為新能源轉型的關鍵年份,也是全面開展SUV產品、全鏈條和全覆蓋的起始之年。每一步都對哈弗的轉型之路至關重要。
面對這一挑戰,哈弗提出了“一核兩驅三類別”的戰略布局。該戰略包括了新能源、新技術、新思維和新矩陣等多個方面,被視為哈弗成功轉型的關鍵。
“一核”指的是新能源,它在戰略中占據核心地位,顯示出他們對電動化轉型的極度重視。目前,長城汽車的Hi4智能四驅電混系統已經開始在哈弗猛龍等車型中使用,并計劃在更多車型中推廣,這意味著哈弗的轉型步伐正在加速,未來可能會推出大量新能源產品。
“兩驅”指的是技術和用戶雙驅動。在技術方面,哈弗的新能源技術被譽為“性能”和“節能”的完美結合。例如,哈弗猛龍的大禹電池NEDC純電續航能力可達145公里,再加上1.5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具有高熱效率和米勒循環等技術),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此外,哈弗還非常注重車輛安全性,采用了直冷散熱的LCTP高成組率系統集成方案,以確保電池模塊始終保持更佳溫度。
在用戶驅動方面,哈弗充分認識到用戶的重要性。他們推行的“用戶共創”模式是長城汽車的一個亮點。哈弗發布了猛龍的“猛改+”計劃,并在廣州車展上展示了官方改裝合作車型猛龍“岡仁波齊”,其獨特的雙色拼接和越野套件使其看起來有些像路虎衛士,吸引了大量關注。
“三類別”指城市SUV、輕越野SUV和越野SUV這三個產品類別。哈弗的所有車型都是SUV,并已經在這些類別中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哈弗H6代表城市SUV,哈弗大狗代表輕越野SUV,哈弗猛龍代表越野SUV。這種分類方式使哈弗的專業SUV形象更加鮮明,產品的劃分和分工也更加清晰。
然而,哈弗能否成功轉型還不得而知,連哈弗自己也不敢保證。但是,哈弗在轉型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
哈弗目前專注于新能源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其中引入了長城汽車的檸檬混動DHT技術。認為該技術領先于其他增程式技術,在混動市場上有重大影響。第三代哈弗H6車型應用該技術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目前,哈弗已推出多種(插電)混動車型,還推出了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和專為越野駕駛設計的硬派越野車型,形成了新能源和越野車型的產品系列。
此外,哈弗的共創活動非常成功,包括征集車名、聯名定制和國潮文創等項目,一直與用戶密切合作。
然而,僅有策略、形式和技術還不足以成功轉型,哈弗還需要堅持初心。哈弗的初心是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實用和性價比高的SUV。哈弗H6以其超高性價比和廣泛適用性成為緊湊型SUV市場的常青樹。同時,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的應用也使猛龍成為一款平易近人的車型,普及了技術和駕駛樂趣。
總而言之,哈弗的目標是讓所有產品發揮更大價值,讓每個想嘗試越野的人都能輕松入門。哈弗的動機很純粹,就是與消費者和用戶分享好的且大眾能負擔得起的東西,也是一種普及。
轉型并不容易,即使對于像大眾、豐田和通用等國際大廠也是如此。對于哈弗來說,要實現成功轉型,必須找準重點,堅守初心,樹立穩定持久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礎上實施“一核兩驅三類別”的戰略布局。只有精確施策、有效執行,哈弗才有可能實現蛻變,邁入新的造車時代的快車道。
10萬級家用SUV歐尚X5 PLUS與哈弗H6哪個更值得推薦
在10萬級家用SUV中,歐尚X5 PLUS和哈弗H6都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車型,各自都有其優點和特色。
歐尚X5 PLUS的優點:
設計:歐尚X5 PLUS采用了大膽、前衛的設計語言,具有轎跑SUV的風格,可能更吸引年輕和追求個性化的消費者。
科技智能:根據之前的對比,歐尚X5 PLUS在科技智能領域表現出色,特別是其智趣AI版可能配備了先進的智能化功能。
產品表現:在某些對比中,車叔更認可歐尚X5 PLUS領航型的產品表現。
哈弗H6的優點:
品牌影響力:哈弗H6作為國民級車型,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口碑。
設計:哈弗H6采用的是哈弗家族更新的設計語言,融合了東方美學元素,整體造型時尚且大氣。
空間和實用性:哈弗H6通常以其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實用性受到好評。
選擇哪款車更值得推薦,主要取決于購車者的個人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更看重車輛的設計獨特性和科技配置,同時希望擁有一款更具個性化的車型,那么歐尚X5 PLUS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如果你更注重品牌影響力、市場口碑以及車內空間和實用性,同時對車輛的外觀設計要求相對傳統一些,那么哈弗H6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此外,建議在做決定時還應考慮以下因素:
車輛的實際駕駛感受,包括動力性能、操控性、舒適性等。
售后服務網絡的覆蓋和質量。
車輛的長期使用成本,包括燃油經濟性、維修保養費用等。
因此,能夠親自試駕這兩款車型,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體驗來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