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由于價格低的優勢,近年來成為廣大購車用戶的青睞,但是在購買二手車時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性能最好的二手車,是廣大用戶的期盼。那么二手車價格是如何評估的呢?
大家都知道汽車的行駛公里數越長,性能受到的影響也越大,因此行駛公里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通常汽車正常的行駛公里數為30萬公里,行駛30萬公里汽車就報廢了。現在比較流行的是“54321法”估計二手車的價格。根據最高行駛公里數分為5個階段,每段6萬公里,每段價值分開依序為新車價的15分之5、4、3、2、1。也就是說,新車開了第一段6萬公里后,就耗去了新車價值的5/15,而第二段6萬公里則消耗了總價值的4/15,之后依次遞減。如此類推,如果同款車型目前市場價為10萬,已行駛了12萬公里,那么該車還值10萬×(3+2+1)÷15=4萬(元)。
很多二手車由于行程表損壞或是其他種種原因,導致不能查看到真實的行程公里數,可以通過檢查汽車年限。一般汽車正常的行駛年限為10年,同樣可以分為5個階段,頭兩年將消耗1/5的價值。還是以目前市場價為10萬元的車為例,如果已經開了4年,則該二手車還值6萬元。對于檔次低的車,還需要靈活使用。
1、重置成本
一般來講,一輛車一年之內二手車價格較其新車價格相比損失20%左右,一年之后按每年折價10%來進行計算。
2、被評估二手車價值
被評估車輛的現時價格=重置價格×(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調整系數。其中,(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的部分,得出的結果叫“成新率”。
二手車評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直接決定用戶是否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二手車。主要決定因素是行駛公里數以及行駛年限,并且結合二手車有沒有出現重大事故等等,做出綜合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