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何不公布價格?這或許與極氪007有關。在小米汽車發布會前一天,極氪007發布了新車,小米可能對其核心技術和售價感到不太自信。
對于小米SU7發布會的感受,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令人佩服之處。然而,與網友的吐槽相比,這些優點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整個發布會都在講技術,但是網友早已揭開了整車自主技術的底細,對這些技術提供者眾所周知。
首先值得佩服的是小米敢于直言。雷總放出了大膽的宏偉目標,即通過15-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這是激勵還是真心話,幾年后將會見分曉。
其次值得佩服的是小米將其手機成功之道應用到汽車上。整個發布會都離不開技術,每一個參數都追求超越競爭對手,并且看起來都更好一些,猶如小米手機的性能PK賽一般。
第三值得佩服的是發布會上,工程師、主持人和老板三人將所有的活動都完成得很出色,他們在解說技術方面的能力甚至超過了許多汽車公司的工程師。
回到主題,發布會開始的重點是電機技術。從參數來看,小米的電機性能確實不錯,比很多同行車型優勢明顯,但并非所謂的“遙遙領先”。之前,寶馬自主研發的勵磁同步電機和特斯拉的永磁同步電機,更大扭矩都超過了430N·m,而小米的則為400N·m。
雷總在解說中一直強調電機的轉速,特別是強調目前裝配的V6電機的更大轉速達到21000轉,還聲稱2025年將實現裝配的V8s電機轉速達到27200轉。雷總甚至提到了仍在實驗室中的電機技術,聲稱轉速可以達到35000轉。
那么新能源車的電機轉速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注重電機的效率、能耗、耐久性和穩定性等指標嗎?但雷總對此卻保持沉默。
再說一說小米雙電機2.78秒的加速性能,在此行業中確實算佳績,但小米或許應該向低調的特斯拉學習,畢竟早在5年前,特斯拉的交流異步電機的零百加速性能就已經達到2.8秒了。
也許小米出于顯示自己更出色的考慮,舍不得四舍五入,非要比特斯拉的2.8秒少0.02秒。
小米在電池技術方面并沒有自己的研發,而是采購寧德時代生產的麒麟電池,并進行包裝。雷總在發布會上提到了麒麟電池的“電芯倒置技術”,但這項技術是由寧德時代自研還是與小米合作研發的并不得而知。
小米自研的9100t大壓鑄技術在行業內普遍使用的壓力范圍是6000-9000噸,而小鵬達到12000噸,哪吒更高達20000噸。
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小米和小鵬等車企使用的芯片是英偉達或orinx,如果一顆芯片不夠,他們會使用兩顆,導致小米和小鵬的算力更高達到508TOPS,而華為自主研發的mdc810芯片單顆算力為400TOPS。在硬件方面,取決于如何堆疊,相比于深耕多年的車企,小米在智能駕駛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在整車安全、智能座艙和車機體驗等方面,小米確實考慮到了用戶需求并進行了設計,如半隱藏式門把手。
總的來說,小米汽車的主要技術集中在電機技術和智能車機的交互體驗上,而在電池、車身、底盤和智能駕駛等方面并沒有領先的技術。要誠實地說,許多頂尖的新能源車企都擁有這些技術。
雖然小米汽車在各個技術方面并沒有走在行業前面,但他們非要與其他車企進行比較,可能有些過頭了。
在發布會上,雷總多次提到有些技術被競爭對手先行一步,這實際上表明小米想要展示的技術優勢被其他車企搶先了,這也使得小米在新車定價等方面進退兩難。
因為在小米發布汽車的前一天,極氪007也發布了。兩款車進行對比后,差距十分明顯。
從動力性能來看,吉利自研的單電機更高功率為310kW,更大扭矩為440N·m,而小米SU7自研的單電機更大功率為220kW,更大扭矩為400N·m。
從電池技術來看,吉利自主研發的金磚電池性能與小米采購的麒麟電池相當。
從整體續航里程、800V充電、功能配置和智能駕駛技術等各個方面的數據來看,極氪007和小米SU7相差無幾,甚至在許多方面極氪007更有優勢,更重要的是小米SU7還是首輛新能源車,很多東西還沒有得到實際驗證,無法與極氪007相比。
極氪007的起價為20.99萬元,更高配置為29.99萬元。可能是小米在看完極氪發布會后有些不自信,甚至不敢公布售價,倒不如讓網友繼續猜測,留下懸念。
總之,在小米發布會后,與小米的自主技術相比,網友的評論才是亮點。有網友調侃說:“小米很可能是臨時改的PPT”,還有網友調侃雷總擅長夸大宣傳,把其他車企60分的東西說成70分,然后再宣傳成85分。
總的來說,小米的希望可能都寄托在售價上,就像當年小米手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