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大部分地區迎來暴雪寒潮,新能源汽車在冬季的續航表現再次成為焦點。近日,在汽車實驗室進行的一系列冬測中,多款主流混動車型如理想L8、問界M7、方程豹豹5和坦克400等,在-15°C至3°C的極寒環境下接受了一次“實戰”檢驗。測試結果顯示,在模擬實際駕駛條件(車內空調設定24°C,車速保持在100-110km/h)下,各款車型的百公里耗電量大幅增加,其中坦克400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7.36kWh,而其他車型的理想L8、問界M7和方程豹豹5的數據分別為34.08kWh、38.71kWh和47.11kWh,均遠高于常溫條件下的耗電量。
這一現象揭示了新能源車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其原本標稱的純電續航里程達成率嚴重下滑,部分車型甚至降至僅31.6%,這無疑給北方地區的車主帶來了顯著的出行困擾。本應以節能環保為特點的新能源汽車,在冬季卻因電池性能的明顯衰減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電老虎”,凸顯出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技術短板。
低溫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低溫是導致新能源車續航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低溫環境會降低電池內部化學反應速度,使得電池的活性物質鋰離子遷移速率變慢,從而降低了電池的有效功率輸出和能量利用率。同時,為了維持舒適的車內溫度,電動汽車必須依賴電力驅動的暖風系統,進一步增加了電能消耗。
行業挑戰與應對策略
對于這種由季節性因素引發的續航縮減問題,業界一直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一方面,通過研發新型電池材料和技術,提升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工作效能,比如固態電池、預熱管理系統等;另一方面,優化車輛的熱管理設計,實現電池包和車廂之間的熱量循環利用,減少額外的電能損耗。
然而,當前市場上的新能源車型仍未能完全擺脫低溫續航驟降的問題,這也是整治新能源汽車低溫衰減問題的重要背景。相關部門已提出明確要求,即冬季低溫續航衰減率不得超過一定標準,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使用體驗。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強勁,但在嚴寒氣候下的續航能力仍是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壁壘。面對這樣的現實挑戰,無論是汽車制造商還是科研機構, 都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推動更先進的電池技術和整車熱管理系統的應用,才能確保新能源車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節能表現,真正實現全季節無差異化的綠色出行體驗。
抵押車交易網,讓更多人了解抵押車,讓更多人開上安全正規、手續齊全性價比高的抵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