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宣布放棄造車計劃,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和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付諸東流,十年孵化的“泰坦計劃”也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有關小米汽車公司正在重新定價的傳聞在網上流傳。一些項目被停止,一些項目被改變,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小米公司擁有充足的資金,即將推出小米SU7,而蘋果公司更是資金雄厚,為何會突然取消造車計劃?
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原本由吉利銀河E8和極氪007領銜的吉利汽車被認為是新一代市場的領導者,然而在春節未過之時,比亞迪已全面發起進攻,推出多款榮耀版車型并大幅降價。這不僅是一場價格戰,更是一場改變市場價格結構的戰爭。作為行業巨頭,比亞迪的降價舉措將對某些細分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我認為在比亞迪榮耀版車型中,比亞迪漢系列和唐DM-i是更具影響力的兩款車型。作為比亞迪品牌的旗艦車型,它們分別屬于中大型轎車和中型SUV。原本定價在20萬元級別,但現在它們的價格大幅下調,比亞迪漢DM-i榮耀版起價降至16.98萬元,唐DM-i和漢EV榮耀版起價則降至17.98萬元。
我認為這些車型的降價意味著它們直接挑戰了更高等別的競爭對手,將目標市場轉向了20萬元級內,與其他品牌的中型轎車和緊湊型SUV展開了激烈競爭。雖然并非是通過降低品質來打擊對手,但競爭必然變得更加激烈。這種價格戰的出現讓我想起新能源汽車起步時被拿來與手機進行比較的情景,許多車企在車機系統構建上都借鑒了手機系統。現在比亞迪的降價策略似乎又讓新能源汽車步入了手機市場老路——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
盡管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都推出了高端產品和品牌,但需要意識到在比亞迪的降價策略下,整體市場的價格水平可能會隨之下降。以比亞迪為例,就像手機界的蘋果一樣,如果蘋果產品降價20%,其他品牌是否還能保持價格不變呢?
市場近30年的變遷表明,汽車是少數幾種不隨通貨膨脹而漲價的大件商品之一。曾經一個企業高管月薪3000元時,一輛大眾捷達超過20萬元,而今20萬元可以買到大眾帕薩特頂配版。這種價格的下調必然會促使合資品牌進行大幅優惠,這與國產汽車產品質量提升和價格下降有關,但終端優惠與指導價格下調仍有本質差異。
比亞迪漢/唐榮耀版的降價將直接影響到20-30萬級新能源車、燃油車市場的價格格局,可能導致一些車企難以為繼。去年比亞迪銷售了302萬輛車,今年1月份同比增長,盡管銷售目標可能無法達到450萬輛,但電動車價格策略"電比油低"可能再次影響燃油車市場。
標致雪鐵龍、斯柯達、三菱、雪佛蘭、現代等合資車企在市場銷量下滑,難以與比亞迪競爭。除比亞迪外,吉利、長安、奇瑞、長城、理想等自主車企銷量穩步上升。自主車企展現出圍剿合資品牌的趨勢,豪強地位發生了逆轉。
新能源技術給比亞迪和車企帶來了時代紅利,比亞迪漢、唐、宋、秦等車型的降價只是新趨勢的開始。其他比亞迪車型和品牌可能會采取類似策略,迫使其他車企考慮是否跟進。比亞迪憑借技術完善、服務渠道成熟和銷量龐大的成本優勢,擁有定價權。
吉利、奇瑞、長安以及一些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也有所進展,但仍然依賴燃油車取得利潤。相較于其他企業,比亞迪在放棄燃油車市場全力投入新能源方面更為積極。雖然特斯拉、蔚來、小鵬、零跑等公司在銷量上有一定進步,但與比亞迪相比規模仍有巨大差距。
隨著新能源逐漸取代燃油,這將對合資品牌產生更大影響。在市場,A級車市場空間越來越小,而B級車及以上的增長空間幾乎為零。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已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