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燃油車時代,車輛價格10-15萬區間被視為汽車市場的“甜蜜點”,這個價位的汽車既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家庭代步需求,又在配置與定位上較低端車型更勝一籌,因此廣受市場歡迎,成為了各大車企激烈爭奪的戰略高地。然而,隨著目前經濟環境的下行,就業形勢趨緊,消費降級現象日益顯著,曾經的“價格甜品區”正逐漸向10萬元以內下沉,這引發了更多車企關注并聚焦于這一新興的價格戰場。
自從比亞迪公司高調宣布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兩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上市,其中秦PLUS榮耀版的起售價僅為7.98萬元,純電版車型起步價則是10.98萬元。比亞迪明確提出了“電比油低”的宣傳口號,顯露出其深度布局10萬元以下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心。
比亞迪秦系列插混及EV版車型相較于新勢力陣營中超過20萬元的產品,確實在性價比上有明顯優勢,尤其是與同價位合資品牌的10萬元左右A級車相比,比亞迪產品的競爭力不容忽視。據更新數據,秦PLUS DM-i榮耀版上市僅僅一周,便斬獲了23,590輛的新車訂單,全國各地門店咨詢人數亦呈上升趨勢,預示著比亞迪在五一節前推出的新低價策略有望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
目前不僅僅是比亞迪,素有“人民車制造者”之稱的五菱也推出了售價9.98萬元的五菱星辰150進階版混動車型,通過官降6000元的方式進一步貼近10萬元以下市場。長安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啟源”同樣遵循了類似定價策略,旗下A05等車型起售價更是降至7.39萬元,充分體現了當前車企對這一價格段位的重視。
新能源汽車整體價格下探的背后有多重原因驅動。首先,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和動力電池供應的充足使整車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廣泛應用,帶來了積極的成本優化效應,賦予了車企更大的降價空間。例如,動力電池成本從2023年初的每瓦時1元降至年末的0.5元,按照一輛電動汽車配備60度電池包計算,單輛車的成本可減少約1.8萬元,而這僅是電池部分的成本節省。
其次,面對消費市場疲軟態勢和大眾消費能力的下滑,車企不得不選擇犧牲部分利潤,通過降低購車門檻來保持銷量穩定。換句話說,車企在當前環境下,“讓利降價”已然成為一種生存與發展策略。
然而,比亞迪等企業集中力量開發低端市場的舉措,對于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等專注于中高端市場的新能源品牌影響相對較小,真正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是那些依然倚賴燃油車產品維持生計的合資品牌。在2024年的今天,面對富有創新技術和更高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是否愿意花費超過10萬元購買一款缺乏新意的合資入門級燃油車,答案或許已經不言自明。
中國更大的抵押車直賣網平臺,一手現車,債權清晰,讓廣大車友買賣抵押車更有保障。花最少的錢,買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