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輛手續缺失
典型案例:2023年3月,海口市民陳先生以市場價5折購入一輛“抵押車”,交易時僅收到一份手寫抵押合同和模糊的行駛證復印件。3個月后,車輛被真正的抵押權人拖走,陳先生手持的“合同”因無公章、無齊全的手續被法院判定無效,12萬元購車款打了水漂。
騙局核心:沒有合法的抵押車手續,抵押車交易的時候都需要有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行駛證原件、抵押車合同需要有原車主簽字按手印,公司戶需要蓋章,有的賣家利用買家“怕麻煩”心理以“手續齊全但忘帶”等借口拖延提供完整文件,實際車輛可能為dao搶、不正規車輛。
避坑指南:核驗“三證”,要求賣方提供抵押車合同、行駛證原件、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缺一不可。并且查看車輛手續信息是否真實一致。
二、價格過低
典型案例:2025年2月,三亞王女士在直播間看好一輛“2023款奔馳C級抵押車”,售價僅15萬元(市場價約24-34萬元)。交易后發現車輛為“事故車”,最后只能自己接受。
騙局核心:價格低于市場價30%以上的抵押車,極可能為dao搶車、租賃車、事故車或鎖定車。
避坑指南:了解抵押車行情,通過抵押車交易網了解同車型、同年份的抵押車價格區間,警惕“骨折價”。
三、“包過戶”承諾
典型案例:2025年4月,儋州李先生在某車商處購入一輛抵押車,對方承諾“包過戶,7天內上牌”,并收取5000元定金。一周后,車商以“原車主失聯”“手續不全”為由拖延,最終失聯,李先生損失定金且車輛無法合法上路。
騙局核心:抵押車過戶需原車主配合解押,騙子通過“包過戶”承諾降低買家警惕性,實則根本無法完成過戶。
避坑指南:抵押車本身就不能過戶,出售的是合法使用權,并非所有權,避免口頭承諾。
選擇正規抵押車平臺購買,保障抵押車來源正規,手續齊全,擁有合法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