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318,一條貫穿中國東西的天路,是無數自駕愛好者心中的朝圣之路。穿越崇山峻嶺與草原雪山,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心靈與身體的洗禮。而就在這樣一段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淳樸的藏族兄弟,他的車拋錨在半山腰,陽光明媚,風大云低,我們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蹲了半天,才把車勉強修好。更讓我意外的是——他這臺車,是一輛8萬塊買的抵押車。
那天接近午時,我駕車行至理塘附近,前方看到一輛灰色的老款普拉多停在路邊,車門開著,一個穿藏袍的中年男人蹲在一旁,用礦泉水往發動機艙里潑水。我停下問他需不需要幫忙,他連聲說:“水溫太高了,熄火都熄不下來。”
我們一起檢查后發現是水泵老化、風扇也不太正常。他告訴我,這是他去年在甘孜買的車,當時價格只要8萬塊錢,該車輛還有抵押車合同、行駛證、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
一開始我還有些詫異:抵押車?在高原跑這么狠的路線?但后來的交流中,他的一番話讓我改變了對抵押車的刻板印象。
他說他家在理塘以北,需要一輛能拉貨、跑長途、過河過溝的硬派SUV,但新車動輒四五十萬,二手正規車也要十五六萬。他無意中接觸到抵押車平臺,了解了抵押車的真實來源和交易規則。
最終他選了這臺普拉多,雖然是抵押未解壓,但手續齊全、來源正規,附帶抵押合同、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行駛證等材料。買來后,除了更換油液和輪胎,還真沒出什么大問題,一路從甘孜跑到拉薩,平時進村運貨也都靠它。
他說得很實在:“我不怕它是抵押車,只要是合法的、不會被搶走的,能用、能省錢,就值。”
藏族兄弟的話,讓我從一個“自駕游客”的視角跳出,去思考抵押車對普通用戶的意義。我們很多人聽到“抵押車”就下意識認為不靠譜,其實這是認知上的偏見。
1、抵押車不是黑車
正規平臺出售的抵押車,來源于貸款未清車輛或債務轉讓車輛,雖然不能過戶,但具備行駛證、抵押合同、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關鍵材料,合法使用。
2、價格優勢是剛需用戶的福音
同款普拉多,市場二手價可能在16萬以上,而抵押車只要一半甚至更低。這對于高原居民、務工人群、小本創業者來說,是真正能用得起的車。
3、實用主義大于形式主義
與其花更多錢買能過戶但不一定更好的車,不如買一輛真實車況好、來源清晰的抵押車,用得安心、修得起,也就夠了。
那天我們最終臨時綁了個皮帶讓風扇轉起來,他慢悠悠地開走,還請我喝了一碗酥油茶,說下次到理塘一定去他家坐坐。他的車雖然不是全新的,也不能過戶,但那是他家庭的生產工具,是生活的一部分。
抵押車之于他的意義,不僅僅是一輛“便宜車”,更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生活方案。
當然,買抵押車確實要懂流程、看平臺、辨風險。但只要渠道正規,信息透明,對于真正有用車需求的用戶來說,它未嘗不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