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日常的維修保養有哪些誤區?車主在購買汽車之前,做了很多的功課,比如上網搜索、向有經驗的朋友咨詢、貨比三家等等,但是在汽車購買回家一段時間之后,除了經常清洗之外,就不聞不問了,甚至有很多用車的誤區。那么車主在汽車維修保養上面有哪些誤區?這里看看南京抵押車轉讓平臺小編的介紹。
車主在買車的時候都會得到一份保養周期表,被告知在什么時候該去做怎樣的維護保養,但大部分車主開著開著,只要感覺良好,沒出啥問題,也就漸漸擱在腦后了;另一部分車主則是出于以往的駕駛經驗,自行縮短保養里程,比如規定是8000公里保養,自己卻在6000公里時就把車開到4S店;或沒到保養時間就到4S店保養,結果是多花錢。實際上,車輛保養不是越勤越好,廠家規定的里程數是基于對車身性能的充分了解,進而才設置的最佳數據。
誤區二、保修期長,使用成本降低
很多車主認為,汽車廠家延長保養周期,自己用車的成本就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事實上,報修就像保險,只有當車輛出現問題的時候,自己才能得到這一政策所帶來的實惠,當然,動力總成的維修費用是非常的貴,通常一輛車的動力總成系統的費用要占到整車費用的35%-40%。因此,動力總成系統一旦需要更換,對車主而言將是巨大的花費。保修期的延長,無疑避免了車主自己承擔這樣巨額開銷的風險。
其實,延長報修氣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車主養成良好的定期、定程養護習慣,通過引導車主在4S店進行專業養護,將車況保持得更好,等到車主換車時,會發現其殘車價值的提高,遠勝過養護時的花費,其實這才是真正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
誤區三、車主認為4S店,店大欺客
有些車主擔心自己的車明明是個小問題卻會被4S店描繪得很嚴重,在勸說下更換配件,花些不必要的錢,但其實,在主流汽車廠家中,這樣的現象幾乎不可能存在,因為汽車廠家對經銷商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并且,換個角度來想,4S店做的是長期生意,不像街邊小店是一錘子買賣,不可能犧牲長期利益和口碑,做這樣短期的投機行為,大家希望的是“客人滿意-形成口碑-4S店能夠持續經營”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相關閱讀》》》渦輪增壓車有哪些用車誤區
誤區四、消耗品廠家不保修
通常來說,目前大部分廠家對消耗品都不保修。其實這類配件如果真有質量問題,一般在2000-3000公里時肯定暴露,如果用到5000公里還沒出問題理論上就不會出問題了,除非使用方法不當。因此,廠家給予3個月或5000公里的保修實際上是為消費者買了一份保險,免除了車主的后顧之憂。
誤區五、過保修期就不去4S店
一般汽車的保修期為兩年左右,在前兩年是定期到4S店保養。這樣汽車因為定期保養,使用原廠機油和配件,自然會延長愛車的使用年限。但是在2年保修期之后,就不去4S店保養,導致車況變差,開起來也越來越覺得是兩年代。所以汽車的保養,還是到專業的保養店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