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抵押車逐漸進入消費者的視野。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抵押車價格誘人而選擇購買抵押車,然而,有的消費者圖便宜,只選擇更便宜的車型,而不考慮車輛的來源以及手續問題,當在使用過程中因貪圖小便宜而購買了過于便宜低價抵押車“不翼而飛”時,風險與責任的歸屬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
在某案例中,王某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購得了一輛抵押奧迪車。然而,不久后車輛“不翼而飛”,原因是車輛非原車主親自抵押,而是原車主的兒子將車輛進行抵押。原車主將車輛偷回,這一事件引發了對抵押車交易風險的關注。
實際上,正規抵押車交易是非常可靠的也是非常性價比高的,關鍵在于消費者的選擇與了解。正規平臺上的抵押車,經過嚴格信息審核,能夠確保車輛來源的合法性,并提供完善的交易保障。消費者在購買前,應充分了解車輛狀況、抵押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風險。
對于案例中王某的遭遇,法律已給出了明確指引。《民法典》規定,抵押車可以進行債權轉讓,出售的是車輛合法使用權,只要來源正規,手續齊全的車輛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王某卻因為貪圖便宜而沒有從正規渠道購買,沒有看好車輛的手續情況,導致車輛丟失,那么只能自己進行擔責。
過低價格購得抵押車雖看似誘人,但背后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消費者在購買時應保持理性,充分了解并評估風險,選擇正規渠道進行交易,以確保自身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