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國家取消了原本的“15年強制報廢”規定,轉而以車輛的行駛里程作為判斷報廢年限的標準。具體來說,當車輛累計行駛60萬公里時,將需要進行報廢處理。這一政策的調整不僅讓抵押車車主有了更多的使用空間,同時也避免了因車輛年限過長而強制報廢的情況。畢竟,汽車的實際損耗程度與其行駛里程更為相關。
如何計算抵押車的報廢年限?
1、行駛里程:新的報廢標準主要依據車輛的行駛里程,60萬公里是車輛報廢的參考里程。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強制性的報廢線,車輛達到60萬公里后,車主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使用。
2、年檢合格:只要車輛在年檢時通過檢查,符合安全行駛標準,即使達到了60萬公里,仍然可以繼續上路行駛。所以,年檢對于抵押車車主而言尤為重要,車主應定期檢查并確保車輛性能良好。
3、車主用車情況:不同車主的用車情況不同,有些車主的車輛保養得很好,雖然行駛里程較高,但實際損耗不大;而有些車主的車使用頻繁且保養不當,可能會導致車輛提前出現問題。因此,車主的用車習慣也對車輛的報廢年限有一定影響。
對于抵押車而言,其報廢年限與其他二手車并無太大區別。抵押車作為二手車的一種,其行駛里程和年限仍然是判定報廢的重要因素。購買抵押車車主在購買時應特別注意車輛的車況和是否能通過年檢。
雖然抵押車與其他二手車的報廢年限沒有本質區別,但由于抵押車通常價格較低,車主在購買時需要特別關注其行駛里程和車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