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只要愿意麻煩一點,電車也可以應對長途駕駛。然而,從汽車特性和自然環境來看,電車更適合于短途代步,而長途駕駛主要還是使用燃油車。
李先生駕駛一輛Model Y從青島前往黑龍江,全程約2000公里的回家路對他來說是一次電車長途駕駛的艱辛體驗。為了確保順利出行,李先生做了充分的準備:規劃路線、標注充電站,并確認各充電站之間的續航要求。雖然他的Model Y是標準續航版本,官方里程為435公里,但在實際行駛過程中,由于冬季寒冷和空調耗電,續航能力逐漸下降。特別是進入吉林、遼寧等省份后,續航里程縮減到了250公里。
盡管在充電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擾,李先生也注意到,近年來國內充電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數量和質量都提升了,國家電網的快充設施也更好了。這提高了電車用戶長途駕駛的信心。
然而,冬季低溫對電車電池的影響不容忽視。在東北地區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下,電池的儲電和充電能力大幅下降。李先生表示,進入東北后,充電時間明顯延長了,原本40分鐘左右的充電時間延長至至少1小時。這是因為低溫導致鋰離子流動性變差,影響了充電和儲電性能。
總的來說,電車在長途駕駛和冬季環境中面臨明顯的挑戰。盡管充電設施的改善為電車用戶提供了便利,但續航和冬季充電儲電的問題仍然是電車普及的一大障礙。只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電車才有可能成為更多人的長途駕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