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汽車消費市場的活躍和金融產品的多樣化,"抵押車"作為一種低成本購車選擇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然而,由于抵押車交易涉及物權、債權、合同等多重法律關系,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發糾紛。近日,某地一名女子因抵押車權屬問題與交易方產生矛盾,最終選擇報警求助。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抵押車市場的潛在風險,也為公眾提供了理性應對糾紛的典型案例。
本案中,女子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了一輛抵押車,購買后發現車輛處于鎖定狀態,無法正常使用。交易方則以“自己沒看好車輛狀態”為由拒絕退款,雙方僵持不下。這一案例折射出抵押車交易信息不透明,買方沒有核實車輛信息就交易;
面對抵押車糾紛,報警是合法且必要的解決途徑。警方介入后要求雙方提供抵押車合同、付款憑證、行駛證、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等材料,明確交易過程及爭議焦點;在法律框架內促成雙方達成和解,例如退款、換車或補充協議;若調解無果,警方會建議當事人通過民事訴訟主張權利,并協助聯系法律援助機構。
本案中,警方在核實交易合同后,認定賣方存在隱瞞車輛查封信息的過錯,買方也存在沒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沒有核實車輛信息存在過錯,最終促成雙方協商退款。這一結果不僅維護了買方的合法權益,也為行業敲響警鐘:合規交易是避免糾紛的根本。
如何規避抵押車風險?三大原則需牢記
購車前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抵押車,并且核實車輛詳細信息。要求賣方提供完整的抵押合同、行駛證、原車主身份證復印件等文件,確保交易合法有效。通過正規抵押車平臺進行交易,避免私下交易。抵押車價格如果低于市場價格,需警惕“低價陷阱”。
本案中女子的報警求助,不僅是個體維權的成功實踐,更彰顯了法治社會下“有糾紛找法律”的理性態度。隨著市場規范與法律制度的完善,抵押車交易有望走向更透明、更安全的軌道,真正實現買賣雙方的共贏。